在线报名

行业资讯:优化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思维

发表时间:2023-03-14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随着近些年的社会进步和国家进步,在大学开展学生工作,要以一种严肃的态度、良好的方式,帮助他们建立健全的自身个性,使他们以一种积极的、乐观的心态,不断地向自己的目标迈进。为此,高校要继续强化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采取相应的措施,在指导大学生保持健康心理状态的前提下,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对人才的全方位培育。

全人育人理念的基本阐释

“全人”是一种重视个体的整体发展,注重个体和群体之间的和谐发展的教育观,全人的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统的教育观里根深蒂固。而全人教育的理念是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的。在这一阶段,人类认识到有必要修正在近代工业文明中过分强调技术理性的功利主义观念,以及与之对应的教学片面化趋势。基于此,对教学目标进行了反思,并由此产生了以“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为主题的“全人教育”运动。从近些年的发展来看,“全人”的理念逐渐在全球范围内流传,并演变为一场全球性的教育改革。其目的是要培育一个全面发展、有修养、有个性、有道德、有人格、有健康、有智慧、有创意的“全人”。

教育学家米勒将“全人”概括为六大要素:智力,情感,生理,社会,美学和心理。在这些要素之中,心理起到了主导作用,甚至还在智力、情感之上。他认为,教育应该关注人的内心世界,例如:情感、创造力、想象力、同情心和求知欲,特别是关注人自身的价值。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要传授新的知识和新的技术,又要注重学生的内心感受和个性的综合发展,使学生实现身心和谐。

通过以上的视角可以看出,全人教育已经超出了狭窄的功利与功能,它将人、社会与自然看作是一个共同体,将教育与学习视为促进人的内在善性发展与人的潜力的综合发展的共有方式。全人教育,提倡人的身、心、神、灵的全面发展;即情感,精神,灵感,本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多元综合智慧。达到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全人教育思想对于高校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开展学生工作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他能有稳定的、独立的精神世界,才能让自己与社会保持和谐关系,才有不断的激励和改进自己,在创造社会价值的过程中获得快乐。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全人教育的目标

根据大学生的发展特点,实现全人教育目标,需要划分为两个时期来完成。

第一步是扫清障碍,构筑基石。在“以德育人”的前提下,奠定良好的“以德育人”的精神根基。相应地,在这个时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具有心理不健康趋势的学生获得及时有效的正确引导,并展开主动的心理介入,从而让他们的心理问题被有效地控制或者减轻,提升心理健康。

第二步为“启迪”与“指导”。也就是根据现有的条件,去播种、去培育、去滋养。在这个时期,应该将目标放在学生的发展性需要上,协助他们养成健康心理,推动能力提升和个性完善,从而引导他们实现自我价值。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解决策略

要构建完善的心理健康体系,首先要构建心理问题的甄别体系。高校应与学校的“心理健康中心”相配合,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比如,收集大学生个人、家庭、社会关系等情况,为他们构建一个动态的心理健康档案,并通过大数据技术将他们在学校期间的学习情况、生活规律等与他们的精神状态相结合,并对他们的精神状态进行实时的追踪,从而达到一个动态的大学生精神状态数据库的目的。第二,构建追踪式的精神干预体系。利用该机理,使大学生对压力的发生有一个更好地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勇敢地面对困难,摆脱心理压力的困扰在此期间,要对大学生的个人状况和影响因子进行综合考量,同时要做好对大学生的随访,从而对其进行更为精确的心理介入。

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团队,是在全人教育理念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务。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自我保护。首先,学校应加大对教育工作者的培养力度,促进他们的自我提升,并利用相关的心理学和其他相关的专业技术帮助他们克服相应的困难。此外,也要为教育者创造进修、提升自己教育水准的机会,教育者可以参观、借鉴其他院校的先进教育经验和做法,并与自己的工作经历相联系,从而归纳出一套适用于本校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其次,学校要对教师的工作进行界定,避免教师同时担任数个职务,做到教师专职,这样才能更好地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上,从而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最后,学校要加大对心理教育工作者的招募力度,招募到高水平、高素质、有经验的心理教育工作者,从而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团队的总体水平。

优化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思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会对其在校期间的学习和成长造成直接的影响,更是会决定其在将来从事工作中的自我水平展现。为此,大学要不断地改进和改革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理念,以培养学生身体和精神的全方位发展当作主要目的,把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贯彻到实践中去,并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科学、理性的策划和设计,突破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障碍。值得指出的是,要想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有效的处理,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在此过程中,高校要进行长期的工作,进行长期的研究,并对存在着一些心理问题的大学生进行有组织有规划的教育工作。与此同时,教育人员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咨询、辅导和教育工作,随时注意大学生的心理活动动态,以便对他们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

创建丰富多彩的学校文化。一是创建良性的校园文化体系。良好的学校环境,对学生个人活动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而且对学校风气的养成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大学生要与导师以及其他同学建立起良好的人际交往,在这一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要激励他们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和谐的、公平的人际关系,让他们拥有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二是加强学校的文化创建工作。教育工作者要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校园文化的构建之中,在这个进程中,不仅要利用好新媒介的传播功能,比如利用校园广播、表白墙等,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还需要对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内容进行充实。同时,还应通过社团等组织,加强学生对自身的认识,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对自身的状态调整。

(作者:孔继川,河南理工大学医学院副教授)

来源:光明网


版权所有:心理咨询师

Copyright ©2017-2021 (www.hxter.com) All Rights Reserved.鄂ICP备18003572号-25